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综述

发布时间:2016-08-13 07:45   来源:鹤壁朝歌肾病专科医院   点击:
    中医病名

    肾厥,关格,水肿。简称:急性肾衰

    定义及释义

    急性肾功能衰竭 是指肾功能在短期内突然急剧下降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尿量显著减少或无尿,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水肿及其他多种器官、系统症候及血生化异常。

    病 因

    西医病因

    引起急性肾衰的病因很多,一般分为肾前性、肾后性及肾性三类。但实际上三类病因在致病过程中常相互影响或同时存在,有时难以区别。肾前性因素主要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有效血容量下降,常见于重症腹泻、烧伤、严重感染、大出血等所致脱水或休克;肾后性因素是指泌尿系畸形、结石、肿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肾性因素系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实质损害,常见于急性或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等。

    病机探微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脾肾虚损所致。可因风邪侵袭,肺气不宣,水湿浸渍,或因居湿受淋,外湿内浸,留滞中土,或因饮食失节,湿浊内生。困阻脾阳等。日久均致脾阳虚衰,脾损及肾,而致肾阳亏损,脾肾二阳一旦互损,湿浊不能健运,壅盛逆行,阳损及阴,真阴衰耗,阳亡阴竭,五脏俱败,以致阴阳离决。其病位在脾肾,与五脏关系密切。

    病理生理学

    不同病因所引起急性肾衰发病机理不尽相同,但由于本症发病过程中都有明显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以近端小管为主的严重的肾小管功能损害,因此多数学者认为持续肾脏内小血管痉挛,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系数降低,肾小管损伤后滤过液返漏以及脱落组织碎片堵塞管腔等是本症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本病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从其病性而言,早期以阳虚为主,但也兼杂浊毒之邪,而且有肾虚、脾虚为主以及脾肾俱虚的不同,当予辨别。临床辨证时可分为关格期和虚损期。关格期患者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小便不通的症状,病情进展迅速。虚损期以正虚为主,病情一般相对稳定。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一、关格期

    1.湿浊壅盛

    主证:四肢困重乏力,面色无华,恶心呕吐,少尿或无尿,纳呆,腹胀,口粘,舌苔厚腻,脉沉细或濡细。

    分析:本证多由于脾肾亏损,浊邪壅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致。浊邪犯于胃膈,则有格阳呕恶之证。阻于下焦,可见尿闭。湿性重浊粘滞,故可见困倦乏力等症。

    2.阳衰湿泛

    主证:少气乏力,神疲腰酸,面色huang白而晦滞,形寒,腹胀,浮肿以腰以下为主,甚则全身浮肿,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少尿或无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弱。

    分析:本证多由于脾肾阳衰所致。命门火衰,既不能自制阴寒,统摄水液,又不能温养脾土,致湿浊内生,而见一派阴寒之证。阳虚不能化气行水则尿闭。水湿泛滥,则全身浮肿。浊阴阻滞,上逆于胃,故见恶心呕吐。

    3.阴衰阳竭

    主证:心悸气促,汗出肢冷,面色晦滞,神志模糊,高度浮肿,呕吐频作,无尿或少尿,舌苔灰黑,脉沉细欲绝。

    分析:本证为危重之证,由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俱竭,心肾不交所致。阴竭则虚阳外浮,可见虚火之证。阳衰浊邪更加不化,有抑火亡火之势。气血虚而不行,水道阻而不通,故见尿闭、浮肿、汗出肢冷等症。

9 7 3 1 2 3 4 5 6 4 8 :

高血压肾病MORE
董安民 业务院长

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专家组组长。 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曾在北京医科...[详细]

路长胜 主治医师

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曾进修于首都医...[详细]

临床进展MORE
来院路线 MORE

QQ:2894878799
电话:0392-7229999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云梦大道东段

-->